厦门晚报:深耕创业孵化 企业繁茂生长
厦门火炬高新区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沃土

日期:2024-09-08

这几天,为迎接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高崎国际机场举办“专精特新”人才重点成果展。在此次展览中,瑞为技术、普为光电等众多来自火炬高新区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纷纷亮相。

“窥一斑而知全豹”。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积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厚植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沃土,引导企业沿着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路径前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记者 张海军

通讯员 郭文晨

孵早孵小 助力硬科技企业落地生长

在最新公示的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全省共有40家企业上榜,其中厦门18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企业中,厦门火炬高新区的企业数量达到了14家,占全省总数的35%。

火炬高新区企业韫茂科技入围这一名单。海归博士王韫宇创办的韫茂科技,目前估值已超20亿元。而这离不开他参加了由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参与主办的首届中国厦门海外(美国硅谷)创业大赛,这次大赛,使得他的落地项目获得近千万元政策资金。此后,韫茂科技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累计融资数亿元。从选择厦门创业到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韫茂科技只用了6年。

去年,韫茂科技投资超3000万元设立了半导体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用于生产扩张及创新研发,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今年,韫茂科技投用新实验室,聚焦国内急缺的高端研发及工业薄膜沉积设备市场,加快研发速度,推动实现“国产替代”。

另一家入围此次公示名单的特仪科技也是在火炬高新区孵化成长起来的。成立于2014年的特仪科技目前已经是未来显示领域检测设备商的领军企业。他们已向京东方、熙泰电子、南京国兆、昆山梦显等客户供应最新Micro-OLED检测设备,Mini LED设备也已批量供货给三安光电、瑞丰光电等头部企业,同时OLED、LCD检测设备与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天马及友达光电等国内头部企业达成供应合作。

看高看远 跨前一步照亮未来产业

专精特新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火炬专精特新加速器项目日前已经正式破土动工。

专和精是基础和前提,特和新是目标。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一定需要技术和创新驱动。看高、看远,火炬专精特新加速器是厦门首家以培育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为目标的专业型孵化加速器,也是高新区跨前一步,进一步布局未来产业、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同翔高新城新圩片区、舫山北路与何西南路的交叉口东北侧。总投资额约7.67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7.4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9.73万平方米。根据计划,该项目预计2026年全面完工。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集研发、生产、办公、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

火炬专精特新加速器将专注于高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方向提供全链条服务。项目规划建造10栋通用厂房和1栋综合楼,致力于打造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大、成长潜力巨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项目的加速器功能将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快速成长。

做细做实 全力当好创业“陪跑者”

育企、助企、强企。火炬高新区聚焦促进中小企业向高新、专精特新发展导向,不断创新服务,提升效率,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更多智慧成果。

创业改变未来。走进厦门创新创业园各个孵化器,总能见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创业者的身影。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常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初期的低成本、多要素扶持对创业者来说尤为重要。厦门火炬高新区以及下属的厦门创新创业园为各类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政策补贴、创业担保、创业投资等各类扶持,他们经常主动上门了解企业需求、困难,联络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形成服务闭环,切实帮助初创企业破壳成长。

在火炬高新区,他们通过应用“创新税收指数”的方式,为创新企业中的“尖子生”发放政策“奖学金”,一年多筛选出1340户受惠企业;过去两年,他们聘请诊断专家入企进行深度调研、技术诊断,为57家企业挖掘270个智能化痛点、难点,推动41家企业逐步实施智能化改造;他们通过集聚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加速打造联合实验室,有效赋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释放“1+1>2”的叠加效应;不久前,高新区企业服务顾问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首批26名服务顾问受聘上岗,将以“共享顾问+专家在现场”的模式,提供法律、税务、融资、改制上市等专业服务。

不断完善科技型企业发展生态,推动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接下来,厦门火炬高新区将继续创新手段,强化支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和要素,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