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打造一流园区 广聚留学英才
厦门火炬创业中心助力海归人才来厦筑梦,打造干事创业的“朋友圈”

日期:2023-12-11

记者 张海军 通讯员 郭文晨

■安提夫工作人员进行污损生物幼体检测实验。

 

 ■产品在海内外市场打开了局面。

  百年留学潮,报国游子心。近年来,厦门火炬高新区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厚植产业发展沃土,吸引一批又一批留学归国人员选择高新区投身创新创造实践,推动高新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也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日前,《2023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对外发布,由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运营的(以下称“创业中心”)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获评地区贡献影响力连续两年蝉联第一、海外人才集聚第二、留创企业培育第三、综合竞争力第四等奖项。据了解,这份报告由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共同组织编制。

  截至目前,创业中心累计引进海内外科技人才3000多人,其中海外留学创业人才超1000名,占来厦创新创业海外留学人才90%。这里已成为“海归”们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大舞台。

  记者 张海军 通讯员 郭文晨

建好空间载体 海归人才创业企业发展快

  仝彩玲是厦门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她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学物理学院任研究助理。2017年,她开始创业,专门研发细胞培养基。起初,仝彩玲的公司和实验室就在厦大大学生创业中心,她的很多师弟师妹加入了进来。

  2020年,她的公司搬入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拥有了7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还投入100多万元建立了蛋白发酵和纯化技术实验平台,公司的发展也逐渐进入快车道。

  经过多轮连续创业的仝彩玲目前是模基生物联合创始人,也是这家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今年5月,模基生物迁入火炬(翔安)产业区,拥有一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大楼。办公条件大幅度改善的同时,企业的营收也在稳步提升。其主要产品类器官培养基、基质胶在海内外市场都打开了局面。

  类器官培养基、基质胶这些产品能做什么?“我们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医院检测和科研院所研发中。”仝彩玲举例说,类器官培养基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做到精准用药。

  她说,即便是同一种癌症,每个人所表现出的症状、病情进展和对治疗药物的反应都有极大的区别。“天底下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这句话放在癌症患者身上也颇为适用。如此的“个性化”,放在治疗上便是一道难题。类器官培养基和基质胶是将患者的肿瘤进行类器官培养的必需品。基质胶在37℃条件下和肿瘤组织形成凝胶后,再加入类器官培养基进行肿瘤类器官的培养,基质胶为类器官的3D生产提供良好的伸展空间,类器官培养基为类器官的增殖传代提供营养,然后再各种药物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哪种药物会更有效。

  仝彩玲说,因为培养基生产的特殊性,他们的车间和实验室要求保持4℃的恒温条件,在企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建设上,创业中心都给予必要的帮助。

 做好落地服务 海归人才在这里创业干劲足

  冯丹青是选择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另一位归国创业人才。她是火炬高新区企业安提夫(厦门)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提夫”)的执行董事。

  冯丹青从读博开始就在接触海洋污损生物防除领域,到现在已经有近20年。什么是污损生物?她举了个例子——藤壶就是海洋里不讲理的“寄居者”。藤壶会附着在船舶表面,导致船舶行驶速度减慢、燃料损耗增大,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他们研发的天然产物基海洋防污涂料就像是给船舶穿了一层环保“外衣”。他们利用海洋生物、陆地植物的活性成分作为天然防污剂,采用新型降解树脂作为成膜物质,防污效果好且性能稳定。可年产大黄鱼600吨、搭载光伏发电和储能模块、实现低碳排放的“闽投1号”,不仅是全国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也是安提夫海洋防污涂料的重要使用者。冯丹青说,从“闽投1号”下水使用一年后的情况看,涂料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中心为我们提供所需场地,帮助我们开展各类实验室研究,我们的市场推广工作也得到了创业中心的帮助。”冯丹青说,“创业中心还帮助我们进行各类人才申报工作,我们也感到在这里创业很有干劲,对未来满是憧憬。”

链接

  推动“以赛聚智” 织密引才网络

  今年以来,围绕我市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机遇,创业中心积极链接创新资源要素,构建高质量发展“朋友圈”,助力厦门人才强市建设,新增各类高层次人才超60位,协助人才企业申请兑现各级扶持资金超5000万元。他们以“赛——“链”——“圈”的模式织密引才网络,迭代升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对留学人员的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点亮海外人才的创业梦想。

  创业中心持续举办“鹭创未来”海外创业创新大赛,通过赛前在举办地召开发布会,赛中召开入围项目座谈会推介厦门,赛后举办颁奖仪式及资本对接会等方式,从产业对接、资金扶持、融资撮合、创业场所配备、人才住宿配套等方面全力配合参赛人才对接,累计募集人才项目超900个,入选市“双百计划”36个。今年以来,创业中心已成功举办“四海归鹭”留学人才厦门行、中国(厦门)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大会暨展览会、厦门新材料应用及表征技术交流会、厦门大学火炬创星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推动“以会引才、以赛聚智”。

  创业中心还倾力打造厦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火炬园)、新兴产业职业技能提升基地、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与高校共建“创新创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其中,产业园解决高新区企业用工超2000人次;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已培养百余位技能型人才,为产业人才梯队“蓄好水”。

  为了努力将人才招引建在产业链上,创业中心牵头组建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厦门分联盟、厦门市新材料表征技术创新联盟、厦门工业仿真创新产业联盟等,形成联合培养、优势互补、人才共享的创新人才培育生态。

  截至目前,创业中心累计培育省“百人计划”43位、市“双百计划”180位、留学人才上市公司6家。